其经自缺盆上颈颊,挟口,上合于太阳,太阳为目上纲,阳明为目下纲。气虚则阳病,故为痛,寒则怯然少气;金衰则水涸,故溺色变而黄赤。
阳不胜阴,则阴邪盛,故当为阴病之内见者如此。辛散气则精神耗伤,故曰“乃殃”。
阳邪在表在上,故为身热、不卧、喘呼,阴邪在里在下,故为满,飧泄、肠。然言地者必该乎天,言阴者必主乎阳也。
凡犯三阴亏损者,皆在此“三本”耳。【阐释】阴虚之人,由于气有馀,则火旺,故多水亏血衰,其所现病情,多与阳虚相反。
阴尽阳生,惟厥阴主之,故为独使。所谓“清静”者无他,在因四时之气序耳。
至硫黄亦大热纯阳,能补命门真火不足,龙绘堂《蠢子医》并谓:"硫黄原是火之精,一切湿热它能清。病变之至,不中于经常纲纪,故其证也。